我国古医书记载,人有四根——耳为神机之根;鼻为苗窍之根;乳为宗气之根;足为精气之根。而足又为四根之中的根中之根。 中医学认为:脚是人体的第二“心脏”,健身先健足,足健体自壮。足是反映人体健康的晴雨表。足部与人体的建康关系密切。足是人体各组织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,足部的每一个反射区都与其相同名的器官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。器官有病变在反射区可有所表现,根据反射区变化可以判断相应器官的病痛。人们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如下经验: 足宜常动内经四季调神大论中有“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被发缓形”可见散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保健方法。我国素有“饭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”说明了足常运动对增进健康的好处。现代养生保健学也提出了散步是我们最佳的保健方法之一。因为散步能够增强心肺功能,改善大脑供氧,使人精力充沛,益寿延年。 足宜常按 对双足经常进行良性刺激,可促进血液循环,调整内分沁,增强免疫力。从而可健身防病。宋朝诗人苏东坡年过花甲依然耳聪目明,步履轻盈,他就坚持天天搓脚心。他说:“脚有涌泉穴,早晚各擦百次,能导虚火,降浊气,舒肝明目,健足安眠”。 足宜常洗 俗语有“睡前烫烫脚,胜过食补药”。用热水洗脚可以使双足得到良性刺激,促使毛细血管扩张,气血通畅,促进新陈代谢,又能消除疲劳,又有颐养五脏六腑,调整阴阳平衡之功达到去病健身的目的。 足宜常暖由于双脚的血液流量流速最为薄弱,又加上足部表皮脂肪薄,皮脂腺少,保暖功能差。易受寒、湿、邪气的侵袭,所以平时需注意保暖。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提出了“足下暖”的见解认为早间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,引起感冒、肠胃不适、腰腿痛、月经不调等疾病。寒从脚上起,病从脚上来。若要安,脚先暖。自古以来,人们把暖脚看作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措施。 用脚吃药,把病泡掉浴足是足部保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,中药泡脚就是药浴,属于中医足疗法之一,也是一种常用的内病外治法,用脚吃药,把病泡掉。
|